《醉翁亭记》教学设计(醉翁亭记教学设计第二课时)

创业学习网2022-03-29 03:23:33341

《醉翁亭记》第二课时的公开课一结束,同事们就评课了。几位老师的中肯批评,我铭记于心。我日日思索,如果再上这一课,哪些地方要改?怎么改?

第一是改导入。教研组长张老师认为,本课的导入没有顾及到与前一课的联系,也没有关注到本单元的整体教学,是孤立的导入,时间也过长。在教学导入环节中,我也的确感受到自己的安排很随意,既没有引起学生走进课文的兴趣,也没有联系到之前的课程。

我的这节公开课导入共三张课件图片。第一张是介绍什么是“记”,第二张是介绍作者欧阳修,第三张图是出示本文写作背景。应该说,这些内容是第一课时的任务,只需稍稍回顾一下就可以了。这节课的目标是梳理结构读通文意,体会欧阳修在被贬之后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情怀。而且,欧阳修和范仲淹同时因庆历新政被贬,《岳阳楼记》和《醉翁亭记》都是作者被贬第二年的作品,且两篇文章都包含着虽被贬仍忠君忧国忧民的思想。教材中,两篇文章前后排列,编者是有用意的。在涉及内容的教学课里,本文真正的有价值的导入是联系前文再引出本文。

王荣生教授在《听王荣生教授评课》21页中有这样一段话:比如,注重“导入”,这对公开课等或许有其必要,但日常的语文教学,一般情况下教师只需交代“昨天学了什么,今天学了什么”即可,并不需要花费天大的心计这么来导那么去导。王教授认为,导入一定要关注教学内容的连续性,也就是语文教学的“系统性”。

基于实践和理论的双重考虑,我把本课导入词改为:同学们,在《岳阳楼记》中,我们认识了一位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的范仲淹。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,被贬之后,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,可以说他是爱国忧民的典范。那么,和他同时因庆历新政失败被贬的其他人呢?比如欧阳修。我们今天就走进欧阳修的《醉翁亭记》,去领略醉翁亭周围的山水美景,去品析作者欧阳修的精神世界。

第二是改学读第二段中的主问题。当时,我将学生分为两组,第一组读第一句,第二组读第二句,第三句全体齐读。之前预设的情况是学生读后一定会意识到本段的结构是先分后总。所以学生读完后,我马上问:这一段三句可以分为几层意思?我以为学生会很快说出先分后总。谁知有的学生说分三层,有的说分两层。我接住学生的话头,说如果分三层,每一句就是一层,分别讲什么?有人说是讲第一句醉翁亭周围的早晚风光,第二句是说醉翁亭周围的四季风景,第三层是写早晚和四季的景色。这时,我让学生齐读第三句,学生读完后总算意识到先分后总的写法。

课后老师们都认为这个环节费时过多,导致后面的读写环节没有时间完成。其实上课时我就意识到了这里出现了疏漏。如何让学生不走弯路?我认真思考后,决定把本段教学设计改为分组读之前,就把问题抛出来“同学们,请在朗读的时候想一想,第三句和前两句是什么关系”,然后让学生边读边想。这样一来,学生的注意力就关注到第三句与前两句的总分关系上,而不是关注到每一句讲什么。

一堂公开课,课前的准备很重要,课后的反思更重要。因为反思是教师对自己课前设计和课堂教学实践的再次认识,再次思考。通过反思,教师可以知不足,改不足,并总结经验教训,服务今后的教学。完整的公开课,始于课前设计,实践于课堂教学,终于课后反思。

《醉翁亭记》教学设计(醉翁亭记教学设计第二课时)

本文内容转载互联网,如发现本站有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联系站长,将立刻删除。

标签推荐

相关文章

网友评论